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下的信通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Internet Plus" in SGCC

晏荣煜, 李向阳, 高秉强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YAN Rong-yu, LI Xiang-yang, GAO Bing-qiang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Accen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文章编号: 2095-641X(2018)01-000-05 中图分类号: TP393.4

摘要

在“互联网+”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以“大云物移”为代表的信通新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梳理了公司业务形态布局,并基于公司业务形态发展方向,构建了适应“互联网+”的信通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以“营销服务”和“智能运检”为例,论述信通支撑架构和配套运营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业务形态。

关键词 : 互联网+; 信息通信; 支撑架构; 运营模式; 业务形态;

DOI:10.16543/j.2095-641x.electric.power.ict.2018.01.001

ABSTRACT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the SGCC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new ICT technologies represented by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Interne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plus" on company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company's business 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mpany's business for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framework and operation model adapted to "Internet plus". This paper takes "marketing service" and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as examples, discusses their support structures and supporting operation modes, through which the innovation business forms adapted to the "Internet plus" are explored actively.

KEY WORDS :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operation mode; business form;

著录格式:晏荣煜, 李向阳, 高秉强. 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下的信通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8, 16(1): -5.

0 引言

“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推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为推进“互联网+”发展,我国陆续推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以鼓励、推进“互联网+”发展建设。而“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即是能源互联网。在能源互联网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推动下,国家电网公司需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针对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运营、外部产业布局模式进行改造,推动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方式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向能源互联网靠拢,以适应时代对电力系统柔性的迫切需求[1]

“十三五”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引领提升阶段,也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时期。在“互联网+”发展浪潮的形势下,信息通信技术将与公司经营管理、智能电网建设及对外服务等紧密结合,成为支撑公司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亟需开展适应“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研究[2]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新技术创新应用,开展了新技术应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试点验证及部分的推广应用,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公司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支撑[3]。同时,借助新型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拓展了电动汽车、电子商城、互联网交易、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新的业务和市场,促进了公司整个业务生态的创新发展[4]

1 “互联网+”对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是一种发展模式和理念,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包括从内部生产运营到外部协同整合,从技术创新应用到模式创新发展。结合公司业务实际,“互联网+”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总体可分为突破多维发展边界、促使两端更不可控、助推新型发展模式等方面[5]

在公司业务格局基础上,通过推进“互联网+”模式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发展,创新应用“大云物移”新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促进公司突破技术、业务、企业发展边界,创新业务发展模式[6]。借助“互联网+”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巩固既有业务能力,不断创新业务运作方式,提升业务运作效率[7];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业务创新发展,整合、重构已有业务,形成新的业务形态[8]。总体来看,“互联网+”对于公司业务形态影响由内向外分别是企业内部生产运营、产业协同整合、外部业务生态重构3层。

2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及其运营模式

2.1 总体架构设想

公司业务形态发展变化对于信息通信在业务覆盖支撑、数据融合共享、技术先进实用、架构灵活高效、服务友好便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见图1),包括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信息交互3层。其中,支撑平台包括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传输服务、数据资源服务、信息集成服务,为业务应用提供逻辑上“组件化、虚拟化、服务化”的平台支撑,实现平台即服务(SaaS);业务应用包括内部生产运营、产业链协同整合、外部生态重构三大板块;信息交互方式包括手持终端、PC、PDA、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9]

图1 信息通信总体支撑架构 Fig.1 Overall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2.2 “双态”IT架构策略

公司信息通信支撑架构按照业务形态变化趋势,总体分为“稳态”、“敏态”两大板块。

内部生产运营业务主要发展方向是协同化、智能化,业务边界、业务形态总体不产生大幅度或颠覆性变化,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可称之为“稳态”业务;产业链协同整合、外部生态重构业务形态变化较快,并且会不断形成新的业务,与互联网平台结合更加紧密,可称之为“敏态”业务。针对“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需要采取不同的信息通信支撑策略。

1)对于内部生产运营“稳态”业务,以及产业链协同整合下的源网荷协同“敏态”业务,按照公司“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策略来构建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强调支撑架构的信息安全、服务精确和高效,称之为“稳态”IT架构。按照紧耦合设计、松耦合实现方式,在遵循“一平台、一系统”逻辑基础上,分板块化实现。综合微应用建设需求紧迫性、复杂性等因素,首先应针对源网荷协同、智能用电服务等面向公司外部客户的、需求较为紧迫的业务进行微化建设;然后针对智能分析决策、智能生产控制等相对较为容易的业务进行微化建设;最后针对企业核心资源业务应用进行微化建设。

2)对于产业链协同整合下的“敏态”业务,及外部生态重构“敏态”业务,可以采用“多平台、多系统”的方式来实现,更强调支撑架构的敏捷、灵活、弹性、开放,称之为“敏态”IT架构。针对产业链整合下面向发电企业、配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的服务业务,及外部生态重构的电子商务、金融支付、信息技术服务、电动汽车等业务[10],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根据业务类型及实际情况建设多个支撑平台、多套支撑系统,有效促进各业务的创新、快速发展。

2.3 “双态”IT运营模式

结合内外部业务需求,从“价值”和“收益”角度来设计未来信息通信运营模式,包括组织管控、研发交付、运行维护和服务模式等,对于“稳态”IT架构、“敏态”IT架构需要构建不同策略的运营模式。

2.3.1 “稳态”IT运营模式

针对“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的“稳态”IT架构,需要配套相应的“稳态”IT运营模式,“稳态”IT运营模式更强调集约、统一、规范、高效。

1)组织管控:宜采用操作管控型模式管理信息通信业务,以集约、规范、高效为目标,制定统一的信息通信建设、运维、应用、考核职能、机制和流程,统筹管理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应用需求;由总部管控组织统一负责后端平台、系统建设,可根据自身需求建设所需的微应用,形成满足本单位实际需求的微应用库。

2)研发交付:“一平台、一系统”的研发、交付、升级等严格控制,由总部统一组织实现。针对微应用,也由总部统一规划、设计,并提供统一的微应用研发平台,规范微应用研发标准,各单位在遵从整体框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求研发所需的微应用,支撑自身业务的发展微应用库。

3)运行维护:按照一体化运维模式,以“管理集约、运行精益、服务敏捷”为目标,分级建立运行维护体系,适应“厚云薄端”的运维模式。在“云”侧以IT资源池化、弹性扩展、按需调配为目标,提供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服务;在“端”侧则以界面友好、体验友好、自助维护为运行目标,提供友好便捷的前端应用服务。

4)信息安全:以保障业务全生命周期安全为目标,建立覆盖规划、可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运行、下线等各阶段的信息通信安全管控机制,制定公司统一的网络安全内控管理规范,建立网络安全内控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对于“大云物移”新技术的安全防护。

5)数据管理:“稳态”IT架构所支撑的各项业务之间的数据交互,全部通过公司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此外,平台还提供数据资源存储、分析、处理、共享及管理服务,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服务。

6)服务模式:重点体现信息通信的支撑价值。按照运维对象层级梳理服务目录,包括端层服务、应用层服务、平台层服务、网络层服务、人工客户服务等[11]。按照服务目录整合、配置、调用服务资源,为业务部门提供全方位、分层级的服务支撑,由业务部门针对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

2.3.2 “敏态”IT运营模式

针对“多平台、多系统”的“敏态”IT架构,需要配套相应的“敏态”IT运营模式,而“敏态”IT运营模式更强调敏捷、高效以及差异化服务。

1)组织管控:宜采用战略管控型模式管理信息通信业务。针对信息通信所服务的用户特点、行业特性等,组建多个独立、差异化的信息通信组织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类型业务的信息通信支撑服务,例如可以成立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在其下按照服务类型划分为不同子公司或事业部。

2)研发交付:结合信息通信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相关行业标准来进行支撑平台、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交付。针对各类研发交付,由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针对各类过程制定总体研发交付流程、管控要求,各服务板块组织按照敏捷开发方式,以满足用户快速部署应用为目标,进行研发交付。

3)运行维护:借鉴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从软件交付的全局出发,加强建设和运维的协作,构建一套研发智能、服务敏捷运维服务体系。由统一综合性IT服务管控组织制定服务目录,按照平台类服务、应用类服务、综合类服务等划分服务目录,定义服务需求。各业务板块组织根据服务目录,提供相应服务。

4)信息安全:“敏态”IT服务均部署在信息外网,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更大。基于此,需要针对各类不同的部署,制定不同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例如针对云平台信息安全,需要建立涵盖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业务支撑、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与智能服务等5方面内容的信息安全整体保障体系。

5)数据管理:在“敏态”IT架构下,各平台、系统相互独立,不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各个系统内独立完成数据的采集、储备、处理。各平台、系统建立对外统一的服务接口,通过接口方式与其他平台、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此外,“敏态”IT架构与“稳态”IT架构之间的数据交互,统一通过“稳态”IT架构的数据中心实现。

6)服务模式:“敏态”IT运营主要是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在向客户展现信息通信支撑“价值”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信息通信业务的“收益”。“敏态”IT的服务应更多向一对一、专对专模式发展,服务模式应该不断向个性化、规模化、价值理念化转变,在对外服务的过程中树立服务品牌、价值品牌。

3 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创新业务形态

3.1 营销服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形态分布,营销服务主要包括内部生产运营中的智能用电服务业务及产业链协同整合中的面向电力用户业务[12],因此,对于营销服务的信息通信支撑应包括“稳态”IT架构、“敏态”IT架构,配套“稳态”IT运营模式及“敏态”IT运营模式(见图2)。

图2 营销服务“双态”IT支撑架构与运营模式 Fig.2 “Two states” IT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marketing service

智能用电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电力交易、智能用电2部分。

1)对于电力交易业务,可按照“组件化、云平台、可租赁”的服务模式构建售电云平台,组件化也即微应用化,售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部分微应用或全套平台,并根据业务发展特点增加或减少微应用。对于选择“轻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售电企业,可提供平台/应用租用服务[13]

2)对于智能用电业务,重点是全面构建“互联网+”营销服务渠道,建设开放、互动的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业扩报装全流程管控平台,实现全业务线上办理、全环节互联互动、全过程精益管控;推进电费抄核收智能化,实现自动抄表、智能核算、在线交费;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台区线损异常智能诊断、电费风险主动防范、电能替代潜力用户精准筛选、优质客户评级以及精准化、差异化服务[14-15]

3.2 智能运检

智能运检属于公司内部生产运营业务,按照“稳态”IT架构支撑,配套相应的“稳态”IT运营模式。

1)重点基于“一平台、一系统”架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构建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抢修、风险分析、检修调度等的智能运检微应用群。

2)基于建成的微应用群,形成一体化智能运检指挥中枢,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预警、资源优化整合和过程全面管控,提升生产检修业务各环节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运检模式向智能运检模式转变。

3)搭建全天候、无盲区、智能化应急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结合北斗定位、短报文通信、车载导航三大功能,融合已有的电网GIS信息,为应急抢修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有力保障公司的应急抢修车辆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对电力设施的检修和抢险。

4 结语

当前互联网与电力行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形态融合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传统的业务形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更应该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通信支撑架构和运营模式,将“大云物移”等信通新技术与公司经营管理、智能电网建设及对外服务等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电网公司的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两个转变”。

(编辑:张钦芝)

参考文献

[1] 曾鸣, 杨雍琦, 李源非, .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初探[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3): 681-691.
ZENG Ming, YANG Yong-qi, LI Yuan-fei, et al.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for key operation mode and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under energy internet[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6, 36(3): 681-691.

[2] 余绚. 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 38(8): 191, 196.

[3] 符建伦. 浅谈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J]. 低碳世界, 2017, 7(7): 36-37.

[4] 王作栋. 智能电网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J]. 通讯世界, 2017, 24(3): 134-135.

[5] 敖珺磊. 浅析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5, 29(8): 134.

[6] 刘鹏琳. 试析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 2015, 22(13): 108-109.
LIU Peng-lin.Application of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smart grid[J]. Electronic Test, 2015, 22(13): 108-109.

[7] 杨晓燕, 管文明. 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 通讯世界, 2014, 21(13): 107-108.

[8] 张永棠, 罗海波. 基于SDN的智能电网故障恢复策略[J]. 广东电力, 2017, 30(8): 74-79.
ZHANG Yong-tang, LUO Hai-bo.Fault recovery strategy for smart grid based on SDN[J].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2017, 30(8): 74-79.

[9] 王坤. 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传输参数远程监测系统优化设计[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7, 33(7): 47-52.
WANG KUN.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power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the smart grid[J]. 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 2017, 33(7): 47-52.

[10] 刘蕾, 李思逸, 王凤敏, . 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 2014, 21(2): 75-76.

[11] 王志强, 吴庆, 张拯, . 基于异常分析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策略[J]. 陕西电力, 2016, 44(4): 84-87.
WANG Zhi-qiang, WU Qing, ZHANG Zheng, et al.Maintenance strategy of power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abnormal analysis[J]. Shaanxi Electric Power, 2016, 44(4): 84-87.

[12] 王庆华. 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3, 31(20): 102-103.

[13] 蒋勇.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J]. 软件, 2016, 37(5): 93-97.
JIANG Yong.Design of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oftware, 2016, 37(5): 93-97.

[14] 王羿.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架构体系研究[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5, 13(7): 15-21.
WANG Yi.Research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of energy internet[J].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5, 13(7): 15-21.

[15] 施涛. 智能楼宇网络系统中信息通信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6, 24(15): 122-124.
SHI Tao.Desig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network system[J].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16, 24(15): 122-124.

  • 晏荣煜(1989-),男,工程师,从事管理咨询工作,yanrongyu@sgitg.sgcc.com.cn;

  • 李向阳(1991-),男,工程师,从事信息通信管理工作;

  • 高秉强(1989-),男,工程师,从事IT规划及两化融合咨询工作。

  • 目录

    图1